
中国小吃:湖南风味|内容简介......
《中国小吃》系列,包括:北京、天津、山东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福建、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陕西、安徽共十三本。
这套书在各地小吃种类的搜罗和制法的记录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许多人不知道,我国针对小吃制定有详细的行业标准。在六七十年代全行业公私合营之后,各地商业部门都要针对各种小吃品类制定成本核算卡。一个烧饼,要用多少面、多少芝麻酱、多少小茴香,材料成本是多少,利润是多少等。
湖南小吃,历史洲源久远。早在两千多年以前,屈原在《楚辞•招魂》中就留下了《露鸡臛(huo)霍)蠟(xi希)厉而不爽些。粔(ju巨)敉(nu女)蜜饵,有长皇些”的诗句。“臛”是一种用肉制成的羹。“蠟”即大龟,湖南人历来喜食乌龟,现在每逢夏季起伏,仍有食龟的习惯。流行于长沙一带的著名小吃“八宝龟羊汤”,即可能是食“臛蠟”这种传统习俗的延续。“长皇”,又称“寒具”,即湖南人爱吃的“馓子”,其制法在湖南有上十种之多。世所享名的“粽子”,为湖南人民始创。相传公元前二七八年农历五月初五,屈原抱石沉于汨罗江,当地老百姓十分悲痛,以竹简盛米投入江中作为对屈原的祭祀,后来逐渐演变成以箬叶包糯米做成粽子。每逢五月初五这天,各家各户即包糯米棕,互相馈送。“五月端午水,家家棕粉香” 的景况,湖南各地方志上都不乏记载。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,尤其是到了清朝时期,湖南各类小吃都有了较大的发展。〔清〕《湖南商事习惯报告书》中描写长沙“省城近属有治豆腐脑、绿豆粉、绿豆稀饭、油煎臭豆腐干之类,亦皆担行卖与人吃。朝则油条之类,夜则荷南饼之类,皆提篮唱卖;又有饺饵担兼卖切面、汤圆,夜行摇铜盘、蔽小木梆为号,至四、五更不已”。文中所描述的小吃达数十余种。与此同时,湖南各地还相继出现了一些专营小吃的店铺。如长沙火官殿,制作小吃已有近百年的历史。其中“油炸臭豆腐”堪称小吃中一绝。不仅不臭,反而香气诱人,回味无穷。火宫殿的“龙脂猪血” 也是为人们乐于称道的。青膄脂滑,细腻鲜嫩,别具一番风味。此外,湘潭祥华帝的“脑髓卷”,衡阳排楼街的 “排楼汤國” 等都是以其特有的风味而名噪全省的传统品种,至公历久不衰。
湖南气候温和,四季明显,是我国稻谷主要产区之一;洞庭湖和流经全省的湘、资、沅、澧四水,水产资源丰富;湘西、湘南等地多山,盛产麦、豆、薯、果、蔬菜及各类杂粮;丘陵起伏的湘东等地,农、牧、副、渔各业都比较发达。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湖南小吃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资源。特别是由于湖南盛产稻谷,米类制品的数量一直居湖南各类小吃的首位。据统计,湖南以米做主料的小吃品种有七八十种,而糯米在各类小吃的原料中使用最为广泛。糯米,既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矿物质和淀粉,又具有很强的粘性。用它掺和部分籼米做皮,不仅可增加皮的粘度,利于做成各种优美细致的形状,而且色泽晶莹透亮,质地柔软细滑。
在长斯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,湖南人民承袭古代之习俗,总结前人之经验,充分利用本地物产资源,精工细作,创制了各式各样精美的佳饼,使湖南小吃日臻丰富,形成了浓厚的地方风味。
长沙,是湖南省政治文化的中心,又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。政治、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使它能对各地小吃兼收并蓄,旁征博采,并对各地小吃产生一定影响。因此,湖南小吃的风味大致以长沙为代表。其特点是用料广送,选料讲究,做工精细,花样繁多。制法上以蒸、炸、煮等法见称。蒸则色白喧软,造型美观,炸则松酥焦脆,注意火候油温;煮则讲究配料和调味,汤汁鲜香,或辣或鲜,或甜或咸。“牛肉米粉”则是长沙最流行的品种,米粉以柔韧有筋力,浇的牛肉码以色重、质醇烂、味浓而闻名。此外,在小吃的品味上,长沙人还有糖、肉双味合吃的习惯。诸如“鸳鸯酥”,“姊妹团子” 等小吃,都是具有糖、肉双馅,甜咸双味的品种。
由于各地物产和气候条件不尽相同,湖南各地的小吃风味亦各有所异。山区一般长制作以面粉、豆薯类为主料的各种糕饼,多用烤、煎、烘、炸等烹制方法,成品以深黄色和红色为主,制作方便,讲求实惠,湖区一带则以制作肉杂、鱼虾、淀粉等类小吃见长,食法上喜千稀搭配,成品以软、嫩、鲜而著称。象“糯米藕饺饵”、“虾饼”、“健米茶等,都是具有浓厚的洞庭湖区色彩的小吃。

⏬⏬
PDF版:蓝奏┇夸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