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国小吃:浙江风味|内容简介......
《中国小吃》系列,包括:北京、天津、山东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福建、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陕西、安徽共十三本。
这套书在各地小吃种类的搜罗和制法的记录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许多人不知道,我国针对小吃制定有详细的行业标准。在六七十年代全行业公私合营之后,各地商业部门都要针对各种小吃品类制定成本核算卡。一个烧饼,要用多少面、多少芝麻酱、多少小茴香,材料成本是多少,利润是多少等。
这套书就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末期出版的,每一品种前面都附有还算详细的历史讲解,还保留了许多详细的要求,记载的小吃品类非常广泛,其中有一半以上今天都已经断档乃至绝种,因而非常珍贵。
浙江小吃品种禁多,注意造型,制作禮细,滋味各昇,富有地方风味,深受群众喜爱。就小吃的形成和发展来看,历史是很悠久的,早在南宋淳茄于一二四一年建都杭州时起,饮食业就有了很大的发展。当时书籍中记栽很多,一二七五年,吳自牧在《梦梁录》 中这样描写杭州小吃经营的盛况,“枕城大街,买卖昼夜不绝,夜交三四鼓,游人始稀,五鼓钟鸣,卖早市者又开店矣。”“每日交四更,诸山寺观已鸣钟,……御街铺店,问钟而起,卖早市点心,如煎白肠、羊转事件、糕、粥、血脏英、羊血、粉卖之类。......有卖烧饼、蒸饼、遊糕、雪糕箏点心者,以赶早市直至饭蔚方黑。”据《梦渠录》与一二八0年周密作的《武林旧事》中记载,各种小吃就有百种以上,“填塞街市,吟叫百端。如汴京气象,殊可人意。”葱包检儿是杭州的传统水吃品种,关于它还有一段历史传说,即公元一一四一年,正当民族英雄岳飞率领岳家军在中州战场浴血奋战的时候,以泰松为首的一伙卖国贱,一天内假传十二道金牌,召岳飞回京(即杭州),以莫须有的罪名,把岳飞父子杀死在风波事。杭州人民出自对泰松的邯視、信恨,即用面粉制成条子往油锅里炸,泉征把卖国賊“打入十八层地狱下油锅”,后称“油炸检”,又发展到 “葱包检儿”,意即把泰松经油炸后再包起来放在锅里烤,寓意深刻。吴山酥油饼是在南宋迁都杭州时,由杭州名厨按安徽“大救驾”这一名点的特点在实山风景点精心改进州作的,被誉为“吴山第一点”。该饼具有脆而不碎、油而不感、又香又甜、入嘴就酥的特色,流传至今,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。宁波猪油汤团也是南未时流传下来的,经过宋、元、明、清的长期发展,形成了独有的特色,被誉为江南 “吊浆汤困”。吊浆,是指糯米用水磨成粉浆后,盛入布袋吊起,待历至不干不粘时取用,这种水粉与干粉截然不同,它色白发光,糯而不粘,馅烫皮滑,自成特色。
浙江小吃历史久远,品种多样,用料广这,与它的地理条件、资源尜件以发省高宗南渡以来,复建太、武、宗三学于杭都,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不断发展是分不开的。浙江位于东南沿海,北部水道成两,素称鱼米之乡;西南丘陵起伏,盛产麦类、杂粮;沿海渔场密布,水产资源丰富。劳动人民根据地理条件的特点,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,创制出许多用米、麦、豆。淀粉、肉、水产等为主料的小吃品种。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地区主产大米,小吃以米类食品为多,长蒸、煮,用料讲究,媒作精细,以甜、糯、松、滑著称。西南部是丘陵起优的山区,为了适应农民上山劳动的需要,多以面粉为主料,嵌入肉馅,用烘、烤、煎的方法,制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咸、香、松、脆的各种饼类。沿海地区则利用丰富的水产资源,创制出如鱼肉皮子錕饨之类的鲜美的海味小吃。另外,具有地方特色的湖州千张包子、杭州菜卤豆腐、临海豆腐圖子、平湖鸡肉线粉等豆类食品,是既可佐酒又是小吃的大众化品种,很受群众欢迎。湖州“丁莲芳” 千张包子,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小吃,它以选料严格、用料讲究、具有浓厚的南方水乡风味而闸名。它所用的瘦肉去皮、膘、筋,切成小方丁,制作时,每只包子均匀放入虾米、干贝,煮熟后,包子里的肉入口鲜嫩而不腻,加上用自制酱油相拌,味道更为鲜美。人称“丁莲芳”千张包子有五香,即,“内香、虾米香、干贝香、芝麻香、猪油香”。如分千张包子仍一直保持着它的这些风味特色。
渐江小吃还随着季节的变化和群众的习俗而应时更换品种,每当春光明媚、桃红柳绿,葱、韭发芽吐青之际,韭芽肉丝春卷、葱包桧儿、淯明艾纹等深为群众喜爱的传统小吃品种相继上市;在烈日炎炎、荷花盛开的夏天,消香可口、解渴消署的西湖藕粥、冰糖莲子汤、八宝绿豆汤、地栗糕等小吃品种大量供应,而当稻谷金黄、螃蟹肥大、桂花飘香的秋季,南湖的蟹肉包子、西湖桂花藕粉、重阳栗糕随即上市;至于三九严寒、腊梅怒放的冬季,则有热气騰騰的酥羊大面,滚烫的菜卤豆腐,食后能驱寒送暖,使人回味无穷。西湖藕粉据 《杭州府志》 卷八十一中记载,“春藕汁去滓晒粉,西湖所出为良”。姚思勤的诗中写道,“谁碾玉珍球,绕磨滿芳液,擢泥本不染,渍粉证太白。铺套爆秋阳,片片银刀画,一摄点汤调,犀匙溜滑泽。”由于杭州西湖藕粉制作精细,历史悠久,在国内外负有盛名。

⏬⏬
PDF版:蓝奏┇夸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