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录

Tips:

    美食名称的“欺骗性”背后,承载着文化想象、商业智慧与历史偶然。这些趣味反差既是语言的艺术,也是全球饮食交融的缩影。下次品尝时,不妨深究其名,或许能品出超越味觉的故事感!

被“欺骗”的美食

  1. 狗仔粉(香港):粗短米粉配虾米,粉条形似狗尾巴,汤底用猪油渣增香。
  2. 猪脚圈(潮汕):芋头绿豆油炸饼,模具圆形似猪蹄,无猪脚成分。
  3. 瑞士鸡翼(澳门):甜酱油卤鸡翅。和瑞士无关,相传当时一名外国游客到澳门某餐馆品尝了这款卤水甜鸡翼后,问这道鸡翼的名称,因为鸡翅有点甜,当时餐厅服务员介绍菜名的时候,把“甜”这个字的发音念成“瑞士”的发音,回答说"sweet wings",游客听到的却是"swiss wings",”,名称由此得来。
  4. 荷兰粉(湖南):米豆腐,因清末荷兰传教士喜爱得名,实为本土小吃。
  5. 波士顿龙虾(北美):缅因州龙虾,因波士顿为集散地得名,非产地。
  6. 加州牛肉面(中国):红烧牛肉面,中国品牌虚构“美国加州风味”,实为中式调味。
  7. 苍蝇头(台湾):豆角炒黑豆豉肉末,黑豆豉颗粒形似苍蝇头,是台湾眷村菜代表。
  8. 牡丹饼(日本):红豆馅糯米饼,平安时代贵族用牡丹叶包裹点心,现代为京都旅游伴手礼。
  9. 耳朵眼炸糕(天津):糯米红豆沙油炸糕,因店铺位于“耳朵眼胡同”得名。
  10. 肠粉(广东):米浆蒸制薄皮卷馅,褶皱形似猪肠,广式肠粉与潮汕“粿条卷”做法不同。
  11. 麻花(北方):油炸绞股面食,形似麻绳缠绕,天津十八街麻花需拧18圈。
  12. 乌云冰淇淋(韩国):灰色棉花糖配冰淇淋,棉花糖形似积雨云,顶部常加闪电造型巧克力。
  13. 金包银(福建):糯米包咸蛋黄,白色糯米裹金黄蛋黄,喻“金包银”,是闽南中元节祭祀供品。
  14. 蟹黄汤包(江苏):猪肉冻汤包,“蟹黄”指肉冻蒸化后似蟹黄汤汁,正宗需用吸管先喝汤,倒不是只有江苏有,上海、无锡等地方均有蟹黄汤包,上海南翔小笼应该是家喻户晓,目前吃的蟹黄汤包中倒是也有加蟹黄的。
  15. 龙须糖(北京):糖丝缠绕成团,麦芽糖拉丝至发丝粗细,形似龙须,明代为宫廷御糖。
  16. 老虎菜(东北):凉拌辣椒洋葱+香菜,也有用黄瓜丝,辛辣刺激如 “老虎凶猛”,原为东北解腻下酒小菜。
  17. 状元及第粥(广东):猪杂粥,猪肝象征“状元”,猪肠喻“长长久久”。
  18. 万三蹄(江苏周庄):红烧猪肘,明代沈万三宴客时避讳“猪(朱)”改称“万三蹄”。
  19. 貂蝉豆腐(浙江):泥鳅钻豆腐,以泥鳅比喻奸猾的董卓。泥鳅在热汤中急得无处藏身,钻入冷豆腐中,结果还是逃脱不了被烹煮的命运。恰如王允献貂蝉,使出美人计一般。
  20. 昭君鸭(湖北):面皮包鸭肉,借王昭君出塞故事,内馅混入酸奶模拟“胡地风味”。
  21. 左宗棠鸡(湖南):酸甜炸鸡块,1950年代台湾厨师彭长贵创制,在海外流行,非左宗棠原创菜。
  22. 曹操鸡(安徽):药膳煨鸡,传曹操头痛病愈后命名,实为现代包装,用天麻、杜仲等药材。
  23. 包公鱼(合肥):黑背鲫鱼红烧,借包拯肤色黑特点命名,鱼腹填肉末喻“包公铁面藏柔肠”。
  24. 慈禧小窝头(北京):栗子面窝头,慈禧逃难时吃粗粮窝头,回宫后命御膳房改良。
  25. 李鸿章杂烩(安徽):蔬菜炒肉片,传李鸿章访美时厨师混炒剩菜得名,实为华人劳工创制。
  26. 拿破仑蛋糕(法国):千层酥皮夹奶油,原名- "Mille-feuille"英文谐音 “Napoleon”,非拿破仑首创的蛋糕,他也没这时间去制作甜品吧。
  27. 凯撒沙拉(墨西哥):生菜培根沙拉,1924年由意大利厨师Caesar Cardini在蒂华纳发明,最初无鸡肉,并非凯撒大帝的原创。
  28. 煲仔饭(广东):砂锅烹制腊味饭,“煲仔”指小砂锅,锅底锅巴是精华。
  29. 盲公饼(佛山):糯米芝麻饼,清代盲人师傳创制,用冰肉提升口感。
  30. 鸡仔饼(广州):南乳肥肉馅烤饼,因饼模刻小鸡图案得名,无鸡肉成分。
  31. 艇仔粥(珠江流域):鱼片猪杂生滚粥,水上船家在渔船上售卖,传统加炸花生米。
  32. 车仔面(香港):自选配料的碱水面,早期小贩推车贩卖,咖喱鱼蛋是经典搭配。
  33. 碗仔翅(香港):粉丝仿鱼翅羹,平民版“鱼翅”,加老抽调色模仿鱼翅光泽。
  34. 糖不甩(广东):芝麻花生馅糯米团,粤语“甩不掉”,象征姻缘稳固,传统用于提亲。
  35. 老鼠粄(客家):米浆搓条配肉酱,因为其两端尖,形似老鼠,客家人惯称粉为“粄”,因此称为老鼠粄。
  36. 狗不理包子(天津):猪肉馅灌汤包,传统需“水馅”工艺,因创始人绰号“狗子”得名,出名后销售爆火,忙得对人的招呼顾不,得了狗子不理人的笑称,被传成了“狗不理”。
  37. 贵妃鸡(上海):炸鸡翅,借杨贵妃“贵妃醉酒”意象命名,常用红酒腌制。
  38. 和尚素鸡(江南):豆制品卤味,寺庙斋菜仿荤腥口感,因僧人食用得名。
  39. 叫化鸡(浙江):荷叶裹泥烤鸡,传说明代乞丐偷鸡烤制,因无奈之举使用泥巴裹上,在民间流行,后来多次改良,目前大多已改用烤箱。
  40. 松鼠桂鱼(江苏):油炸切花刀鳜鱼配糖醋汁,鱼肉炸后翘起如松鼠尾,需切108刀不断肉。
  41. 蚂蚁上树(四川):粉丝炒肉末,肉末粘粉丝似蚂蚁爬树,原名“荤素蚂蚁”。
  42. 撒尿牛丸(香港):牛肉丸包冻汤,咬破后汤汁喷射如“撒尿”,源自潮汕牛肉丸。
  43. 鱼香肉丝(四川):猪肉丝泡椒炒制,“鱼香”指调味模仿川式烧鱼,无鱼成分。
  44. 东坡肉(杭州):黄酒焖五花肉,传苏东坡改良猪肉做法,需慢火煨4小时。
  45. 驴打滚(北京):黄豆面裹红豆沙糯米卷,因制作时滚豆面得名,清代为宫廷甜点。
  46. 老婆饼(广东):冬瓜蓉酥饼,因夫妻情深得名,现代版加入椰丝或咸蛋黄。
  47. 狮子头(江苏):肥瘦相间的清炖猪肉丸,因形似狮头鬃毛得名,需“细切粗斩”保持肉质松而不散。
  48. 佛跳墙(福建):鱼翅、鲍鱼、海参等20余种食材煨炖而成,因诗句“佛闻弃禅跳墙来”得名,传统用绍兴酒坛密封慢炖。
  49. 夫妻肺片(四川):香辣风味凉拌牛杂,因郭朝华夫妇无意间制作、改良而成,原名“废片”谐音演变。
  50. 棺材板(台湾):油炸面包挖空填海鲜浓汤,原名“鸡肝板”,因忌讳改名“官财板”。
  51. 四喜丸子(北方):红烧猪肉丸,寓意人生四大喜事,婚宴必备象征圆满吉祥。
  52. 扬州炒饭(广东):虾仁火腿蛋炒饭,实为粤菜厨师借用“扬州”名号。
  53. 云吞面(香港):鲜虾猪肉馄饨配竹升面,“云吞”为粤语“馄饨”发音。
  54. 虎皮尖椒(湖南):油煎辣椒,表皮焦皱似虎纹而得名,需控制油温煎至微焦内软。
  55. 猫耳朵(山西):荞麦面片,手搓面片形似猫耳,与元代意大利传教士有关。
  56. 珍珠奶茶(台湾):木薯粉圆奶茶,“珍珠”指粉圆Q弹似珍珠,1980年代台中首创。
  57. 太阳饼(台湾):糖馅酥饼,饼皮酥层放射如太阳光芒而得名,内馅为麦芽糖。
  58. 月亮虾饼(越南):炸虾肉饼,圆形虾饼喻满月,越南华侨改良自潮州虾枣。
  59. 棺材板面包(俄罗斯):黑麦面包,长条中空造型似棺材,传统用于搭配罗宋汤。
  60. 蚵仔煎(台湾):海蛎煎蛋,因海蛎卵状形似虫卵,荷据时期受荷兰煎饼影响。
  61. 雪绵豆沙(东北):蛋白裹豆沙炸球,蓬松蛋白似积雪,需打发蛋白至硬性发泡。
  62. 过桥米线(云南):鸡汤烫生肉片米线,妻子为读书丈夫送饭,每次都要过一座桥,还要想办法为米线保温。
  63. 大救驾(云南):饵块炒鸡蛋火腿,传说明永历帝逃难时吃此食充饥,赐名“大救驾”。
  64. 太后饼(陕西):猪油面粉烤饼,相传汉文帝母亲薄太后偏爱此饼,需九层叠酥。
  65. 贵妃红(西安):石榴味酥皮点心,借杨贵妃“红尘一骑” 杜撰,石榴籽用软糖仿制。

未完待续

    美食文化博大精深,被历史沉淀下来的风味小吃、地方特色远不止这些,点菜不明就里,看名字云里雾里的“美食”也指定不止这一道......